池塘环境管理:
池塘准备:鱼苗培育池面积以2~5亩为宜,呈长方形,池底平坦,淤泥10cm左右,水深1.5m以上。池埂需结实,不漏水不渗水,靠近水源,进排水方便,水源清新无污染。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,并配备3kW叶轮式增氧机1台。
清塘消毒:放养前15天,注水20cm左右,每亩用生石灰150kg进行消毒处理。7天后,注水至40~50cm,全池泼洒发酵粪肥以培养天然饵料,5天后加水深至1m。
水质调控:
水质要求:水质需保持清新,水体透明度应维持在30~35cm左右,溶解氧不低于4mg/L,pH值适宜。
换水与增氧:每5~10天加注新水,每次加10~20cm深,加水宜在凌晨进行,排水在中午进行。夏季高温时应勤换水,保持池塘良好水质。遇闷热及阴雨天气,在黎明前开增氧机3~5小时。
科学投喂:
初期投喂:鱼苗入塘后,前10天主要投喂豆浆。1~5天全池均匀泼洒豆浆,每天投喂2次,每亩用15~17L黄豆浆(约1kg干黄豆浸泡后磨成的浆)。后5天,每天投喂2次,每亩用30~40L黄豆浆。
中期投喂:10天后,塘中浮游动物减少,可增加投喂豆粉、小麦粉的混合物,每亩投喂量2~3kg,分2次泼洒。
后期投喂:根据鱼苗生长情况,适时调整投喂量和投喂种类,如投喂鱼糜、蚯蚓等。
病害防治:
预防为主:鱼种培育阶段以预防为主,高温季节是鱼病多发时期,每15天可用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进行消毒。
及时治疗:一旦发现鱼病,需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如使用敌百虫和硫酸铜进行杀虫。
日常巡查与管理:
巡塘检查:每日早晚巡塘,观察鱼的动态,发现浮头或鱼病要及时处理。根据水质及天气决定投喂量和施肥量,下午检查摄食情况,决定第二天的投喂量,并做好生产记录。
拉网锻炼:鱼苗下塘20~25天后达到夏花规格,此时需进行拉网锻炼,以增强鱼苗体质。一般拉网2~3次,拉网前一天停食。
分养管理:经过3周左右的培育,鱼苗大小分化,需通过拉网过筛分养,适当降低养殖密度。分养前要经过拉网锻炼,操作要小心谨慎。